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喜报!修武县人民法院获评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发布时间:2023-12-19 11:00:39






    近日,焦作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颁发了荣誉证书,修武县人民法院荣获2022年度焦作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2022年5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修武县人民法院成为焦作地区具有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该院聚焦多方联动、调解优先、专业审判、职能延伸、执源治理五个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守护创新发展。自2022年5月以来,共结案1244件,其中诉前化解469件,审结775件,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聚焦多方联动 注重多元解纷

     该院领导重视,大力开展多元解纷机制创新,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知识产权非诉讼纠纷联合调解办公室。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采集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信息,择优推荐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纳入到该院特邀调解名册中,并在调解平台上予以确认。双方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充分发挥行政机关诉前证据登记保存、避免损害扩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体现法院司法确认制度的高效和强制性,确保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的有机衔接,提高纠纷解决效率。例如某酒店起诉某宾馆侵犯商标权一案,权利人发现某宾馆侵犯其商标权后先行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举报,市场监管局受理后立即展开调查,某宾馆在收到通知后及时拆除了相关的侵权标识,避免了权利人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双方之间的侵权赔偿部分,随即转入法院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聚焦调解优先 注重实质化解

     强力推进知识产权调解工作,健全知识产权行业调解组织和非诉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机制,建立人民法院、行政机关联络员制度,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和问题研讨。在立案阶段提前介入,针对原告相同的系列案件,审判法官第一时间了解案情,通过类案示范作用,部分矛盾纠纷得以在源头就地实质化解。该院自2022年以来,受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调撤率稳定在72.13%以上,尤其是达成和解履行完毕撤诉结案的居多。

                                聚焦专业审判 注重产权保护

      院领导重视,组建专业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团队,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建设,努力培养知识产权专业化法官及助理,形成诉前调解、及时审理、快速结案的办案模式,对于系列案件采取集中开庭、合并审理、小额程序的庭审操作模式,压减重复环节,选取典型案件先行调判,多路并进提高审判效率,缩短办案时间。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改革,由刑事资深法官主审,民事、行政法官组成合议庭,依法打击知识产权犯罪行为。

                                聚焦职能延伸 注重维权理念

      随着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在城市商超、大型连锁商场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后,开始向分布在乡镇的中小零售商店转移。修武法院坚持转变知识产权保护理念,既要重视末端保护,更要注重前端普法,实现既能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又能帮助小型商超规避经营风险的双赢。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商场”“进社区”宣传活动;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和网络等媒体进行以案释法,宣传相关类案,提升了商户和群众的知识产权维权意识。结合“法官走访企业”等活动,深入本土企业一线,介绍交流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各种途径,提升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方法、风险防控等方面能力,保护本地企业产权,保护本地“云台冰菊”、“当阳峪绞胎瓷”“铁棍山药”等知识产权,助力本地企业创新发展。

                                聚焦执源治理 注重自动履行

      利用审判前端优势,及时告知拒不履行生效裁判应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对于当场未能履行的,在送达判决书、调解书一并送达《自动履行义务告知书》,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义务,告知其拒不执行的风险,有效避免了不加区分、一味采取强硬手段而带来的矛盾激化,达到案结事了的效果,也缓解了执行压力。2022年5月份以来,自动履行率稳定在80%以上。

      下一步,修武法院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完善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机制、持续提升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强化与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联动,做好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提示工作;积极延伸司法职能,落实各项保护举措,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综合办    


关闭窗口

您是第 7354515 位访客


Copyright©2024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